江门酒业协会 - Powered by CmsEasy
酒文化 酒生活
 酒文化 酒生活

试用文化的四个维度来比较中西饮酒文化差异

 文化像空气,平时不大被人感知,但却又无处不在。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广义的酒文化,就是与酒相关的法典制度、语言文学、典章故事、风俗习惯、礼仪礼节,以及其 所带来的心理反射和联想的总和。 狭义的酒文化是指普通消费者心目中的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仪风俗、逸闻轶事等。由于历史背景、社会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中(主要指汉民族)西方(主要指 欧美国家)的酒文化风格迥异、 丰富多彩。论文讨论的是狭义的酒文化,即饮酒文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荷兰心理学家、跨文化管理专家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Hofstede)通过对不同的人类群体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文化维度理论(CulturalDimensions)。霍夫斯塔德认为,各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一个内在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文化维度,它包括四个方面: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distance)、不确定性回避(uncertaintyavoidance)、刚性和柔性倾向(masculinity)。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一直是海外学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对跨文化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万方数据搜索平台上,关于“霍夫斯塔德文化维度理论”的论文有66篇,关于“中西酒文化”的有21篇,而两者兼有的文章为0,所以用文化的四个维度来比较中西饮酒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对于个人成就及人际关系的认同度。个人主义提倡个人权利与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而集体主义则强调组织、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国的饮酒文化显然是集体主义的。所谓“一人不喝酒”,这是中国人喝酒的一般规则(除嗜酒成癖者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际交往的客观需要,一般自己不喝酒。中

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讲究的是呼朋引伴、开怀畅饮,所以中国的酒是社会的酒,酒 事即人事。中国人主张集体主义和团结,喜欢与他人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在喝酒时劝酒夹菜,非逼着别人喝酒不可,从而营造出愉快的气氛。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更与中国人的集体思维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中国的酒文化很长时间内表现为宴会文化。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发展,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远比集体更重要,他们更关心自己,因此西方的酒文化更为侧重个人主义。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酒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突出酿酒师的作用。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本身,他们充分尊重酒的性质和味道,重视不同酒自身的特点,力求将各种酒不同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充分享受酒的美味。二是即使有群聚而饮,也颇多浅尝独酌。西方国家强调民主和自由,从不干涉和强迫别人,他们即使聚餐喝酒的时候也全凭自由自愿,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全凭自觉喝酒。因此,欧美的酒吧文化是其酒文化的一种表现与延伸。 二、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关注的是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高权力距离意味着该社会一般倾向于遵从层级制度体系,而低权力距离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机会的平等。 中国深受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中国酒文化的权力距离大。“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在古代的中国,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酒器是不同的,这是为了礼教的要求,通过不同的酒器来代表不同的身份,而不是从酒的本身出发。表现在饮酒礼仪上,就是尊卑、长幼、主客、亲疏分明,一旦破坏距离,就会天下大乱。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向最尊贵的客人敬起,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敬酒时,双方都要“避席”起立,酒杯要满,表示的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以三杯为度。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
返回顶部
地址:江门市蓬江区农林西路68号 | 网址:www.jmjx.com
  •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电话:0750-3388828 | 传真:0750-3522168 | 邮箱:972031222@qq.com | QQ:972031222 | 技术支持:易扬工作室